您的位置: 首页 >长者专区>新闻动态>详细内容

【我的医保故事】《医保暖阳:穿透生命寒冬的民生之光》

来源: 2025.07.14
字体:

32px

22px

18px

  • 12px
  • 14px
  • 16px
  • 18px
  • 20px
  • 22px
  • 24px
  • 26px
  • 28px
  • 30px
  • 32px
  • 34px
  • 36px
  • 38px
  • 40px
  • 42px
  • 44px
  • 46px
  • 48px
  • 50px

立春后的陇原大地仍飘着细雪。2023年那个寒冷的清晨,柔远镇柳湾村的叶永贵蹲在土灶前,跳动的火星映着他蜡黄的脸。炕头上,老伴正揉搓着残疾的右腿,木柜上那张县医院的CT报告单刺眼地摊开着——“恶性肿瘤”四个字,像块冰坨子沉沉压在这对老夫妻心头。

【命运的暴风雪】

烟袋锅在炕沿磕出三声闷响。儿子在镇上开三轮车拉货,女儿远嫁宁县,本以为熬过供子女读书的苦日子就能安享晚年,却不料病魔来得如此凶猛。市医院住院那周,输液管昼夜不停地滴答作响,床头费用清单的数字像暴雪般疯狂堆积。老伴数了半年卖羊的积蓄,还不够支付一天的治疗费。

“去上海治疗吧。”主治医生的建议让叶老汉攥皱了衣角。他见过儿子深夜蹲在走廊挨个打电话借钱的模样,听过女儿电话里“砸锅卖铁也要治”的哭喊,却不敢计算那动辄数十万的治疗费缺口。直到某个雪夜,村支书李建国踏着积雪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:“老叔,去上海看病异地就医备案在手机上就能弄,报销能走‘一站式结算’,手续齐全了还可以申请门诊慢特病......”

【政策暖阳破冰】

村部炉火正旺。李支书的红笔在医保手册上划出关键条款:恶性肿瘤放化疗纳入门诊慢特病(报销70%)、“国家医保服务平台”小程序异地转诊备案、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的叠加保障。当手机屏幕亮起“备案成功”的绿光时,叶永贵第一次真切感受到,那些政策条文真的能化作救命的暖流。

上海瑞金医院的走廊上,叶家儿子盯着结算单的手在颤抖:18万总费用,经过基本医保(6万)、医疗救助(1.2万)、大病保险(4.3万)的三重保障后,自付仅付6.5万。“要是没有这政策...”这个庄稼汉的后代,在人来人往的医院走廊红了眼眶。

【新生的绿芽】

2025年正月,老槐树的枯枝已冒出嫩芽。叶永贵坐在门前石墩上,望着蹒跚学步的孙儿在院里追逐光影。手中崭新的门诊慢特病手册记载着生命的奇迹——每季度领取的靶向药,医保卡直接报销80%。村医小张的手机屏幕上,最新政策显示慢病报销比例又提高了10%,“双通道”药品政策更让进口药能从定点药店直报。

“国家的政策就像老槐树的根,越扎越深。”叶老汉摩挲着胸前的医保卡,这张伴随新农合升级办的居民医保小卡片,已然成为全家人的“健康护身符”。

【生命的礼赞】

从绝望到从容,叶永贵成了村里最生动的医保宣传案例。他的账本记录着:年度医疗总支出28万,医保报销21万,自付7万。这些数字在村民大会上化作最有力的民生注脚。

暮色渐浓,远方的炊烟袅袅升起。叶永贵忽然明白,这张小小的医保卡背后,连接着的是整个国家编织的民生保障网络。当疾病的暴风雪来袭时,正是这束穿透寒冬的医保之光,为千万个像他这样的家庭带来了生命的希望与尊严。

【后记:温暖的力量】

在每一张及时到账的报销单里,在每一次便捷的异地备案中,民生医保正书写着新时代最温暖的答卷。这不仅是政策的温度,更是一个百年大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,是无数医保工作者日夜坚守的成果,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,对每个生命最郑重的守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