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 >长者专区>新闻动态>详细内容

从“垫钱跑腿”到“秒结算”—一位宁夏姥姥的正宁就医记

来源:正宁县医疗保障局 2025.09.22
字体:

32px

22px

18px

  • 12px
  • 14px
  • 16px
  • 18px
  • 20px
  • 22px
  • 24px
  • 26px
  • 28px
  • 30px
  • 32px
  • 34px
  • 36px
  • 38px
  • 40px
  • 42px
  • 44px
  • 46px
  • 48px
  • 50px

“妈,医保卡带了吗?身份证呢?再检查一下。”在甘肃省正宁县人民医院的门口,李阿姨一边停电动车,一边不放心地回头问后座上的母亲。

“带了带了,闺女,你都问三遍了。”65岁的张姥姥笑着拍拍自己旧布衫的口袋,“这回真跟咱在老家看病一样了?不用咱自己先掏万八千的垫上,再抱着一堆票据说破嘴皮子去报销了?”

“一样了!现在全国联网了,直接刷咱宁夏的卡就行!”李阿姨挽住母亲的胳膊,语气里是掩不住的高兴和踏实。

就在前几年,这场面还不敢想。张姥姥老两口从宁夏农村老家来帮正宁生活的女儿带小外孙,成了千万“随迁老人”中的一员。生活虽有天伦之乐,但最让她和女儿发怵的就是生病。前几年有一次张姥姥来女儿李阿姨家串亲戚,突发眩晕,在正宁看了病,药费检查费、住院费花了六千多。后续的报销流程,让一家人吃了不少苦头,厚厚的单据要整理好,寄回老家找亲戚帮忙提交,一来一回折腾了快两个月,还因为一张单据不清楚被打回来重弄。那时李阿姨还没退休,请假跑街道、打电话沟通,费时费力。“那感觉,真是‘垫钱跑腿心事重,报销路上磨破嘴’。”张姥姥感慨道。

而这一次,因为持续胃痛,张姥姥在女儿陪同下来医院做胃镜。整个过程,颠覆了她们以往的认知。

从“愁报销”到“安心治”,心里的大石头没了。

挂号时,在指引下,她们在“跨省异地就医”专用窗口,短短几分钟就通过手机APP完成了备案确认。就诊、开单、拿药,每一个环节,工作人员只要刷一下医保码,系统直接识别其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参保患者。

最让她们震撼的时刻发生在缴费处。张姥姥看着计价器上显示的“总额985.6元”,习惯性地掏出自己提前偷偷准备好的现金。女儿李阿姨气得把那钱硬塞进母亲的兜里,收费员看见了笑着摆摆手,说“阿姨,直接结算了,您个人只需要付自付部分就行。”只见屏幕清晰显示:医保基金支付:721.3元,个人支付:264.3元。

“这就……完事了?”张姥姥又掏出钱硬往窗口工作人员手里塞,准备付钱,女儿李阿姨气得没理,只用自己的手机扫了一下,喇叭提示已完成支付。工作人员笑着对老人说,“阿姨,不用付了,你女儿已经扫码完成了支付”。 张姥姥直接蒙了,“不用我垫全款?也不用攒票了?还不用付现金?”

“对呀妈,完了!咱就付自己这点儿就行,国家报销的那部分,医院直接跟医保系统结算了!”李阿姨长舒一口气,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。张姥姥还在懵,嘴里讷讷到“那自己付的那部分也没要钱呀”?李阿姨给母亲解释道,我用我职工个人账号里的钱通过家庭共济给你支付的,你没看见我扫了一下手机吗,张姥姥还是没搞懂,嘴里还在念叨“太神奇了、太神奇了”。这一刻,她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政策带来的巨变。那曾经让无数异地家庭“愁眉不展”的“垫资”和“跑报”两座大山,被科技的便捷与政策的温度移走了。

“政策回了家,我心也安了家”坐在回家的电动车上,风拂过脸庞,张姥姥的话匣子打开了:“这可是真方便!想起你老家的王婶,有一年在北京给孩子看孩子,生病住院花了三万多,全是东拼西凑借的,老头子在家拿着单据跑断了腿,等了小半年才见着报销的钱。咱现在这多好,看得起病,不怕病了!”

对她而言,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的减负,更是心灵的减负。“以前总觉得自己是‘外地人’,在这生病是给闺女添大麻烦,心里憋屈。现在好了,国家的政策这么好,在哪都能像在家一样刷卡看病,我这心里啊,是真真正正地踏实了,感觉在这‘养老’也算真正安下家了。”

这份踏实感,也精准地落在了女儿李阿姨的心坎上。“对我们这样的双职工家庭来说,老人孩子的健康是头等大事。这个政策直接解决了我们‘急难愁盼’的大问题。现在能更安心地搞点返聘的专业工作,不用再为母亲看病报销的事提心吊胆、频繁请假。这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!”

从微观视角看,张姥姥一家的故事,是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惠及千万家庭的一个生动缩影。它聚焦群众需求,化解了“垫资”之急、“跑腿”之难,回应了“报销繁”之愁,满足了“便捷办”之盼,让改革的成果穿越千山万水,实实在在地普惠于民,温暖了每一位异乡人的就医路,也安定了无数个家庭的忧心忡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