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医保局多措并举提升医保服务效能 实现便民利民新突破
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及省、市关于“放管服”改革和“三抓三促”行动的决策部署,庆阳市医疗保障局以医保经办系统行风建设为抓手,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从服务下沉、环境优化、流程再造、监管强化等多维度发力,持续推动医疗保险政务服务提质增效,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。
完善服务体系,构建“多层级”便民网络
为打破医保服务“层级壁垒”,让群众“少跑路、就近办”,推动服务下沉,严格对照《甘肃省医疗保障经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(2023版)》,分层分类制定市、县(区)、乡(镇)三级医保政务服务事项清单与办事指南,通过政府网站、政务服务网、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全面公开,确保群众“知流程、明材料”。
在服务阵地建设上,全市各乡(镇)便民服务点、乡镇卫生院及部分村(社区)均建立医保经办服务点或代办点,统一设置医保标识,配备1-2名专(兼)职服务人员,提供帮办、代办服务。目前,已基本实现乡镇(街道),村(社区)医保经办服务全覆盖,形成“市级统筹、县级主导、乡镇落实、村级延伸”的四级服务网络。
建立服务平台,打造“智能化”医保服务
为提升医保业务办理便捷度,方便参保群众办理医保业务,我局推出多项服务优化措施。一是公开经办电话号码。在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公示市县(区)经办机构的政策咨询、业务办理电话号码,方便群众直接联系。二是开通一体化热线。针对群众关心的医保热点问题,医保服务2024年3月1日正式上线的一体化智能服务热线0934-5912393,涵盖政策咨询、信息查询办理、举报投诉受理功能,电话接通率达100%。三是增设新生儿提醒。为新生儿家长开通短信提醒服务,提示新生儿家长按时办理参保登记。四是提升政策宣传力度。在市医保局网站定期发布最新医保政策,并联合市融媒体中心、12345热线开展政策宣传。五是上线智能客服。按省医保局统一部署,市、县(区)医保局及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公众号已全部上线“陇保宝”医保智能客服,部分有公众号的定点零售药店同步上线。
再造经办流程,实现“高效率”业务办理
为解决群众“多头跑、重复排”问题,我局从服务模式创新与制度保障两方面优化经办流程。一是创新服务模式,减少群众跑腿。依托政务服务平台、甘肃省医保公共服务平台等系统,实现医保政务服务线上线下协同办理。截至2025年8月底,线上办理参保登记、异地就医备案、信息查询等高频事项约20万人次,达成“数据多跑路、群众少跑腿”。推行“综合柜员制”,整合窗口业务,实现“前台不分险种与事项、一窗受理,后台分办联办、快速办结”,让参保人员“进一扇门、取一个号、排一次队”即可办完所有业务。二是强化制度保障,提升办理效率。严格执行AB岗制、首问负责制、一次性告知制,按“服务最优、材料最少、时限最短、流程最简”的“四最”要求,优化全流程办理环节。 根据政策调整常态化组织窗口人员培训,确保业务政策“一口清”、系统操作“问不倒”,推动经办服务从“能办”向“快办、好办”转变。
强化监督评价,建立“闭环式”改进机制
为倒逼服务质量提升,全面落实政务服务“好差评”制度,构建“线上+线下”立体监督体系。线下在服务大厅显要位置设置意见箱,公布监督举报电话与电子邮箱,窗口配备PAD评价器,实行“一次一评、一事一评”;线上对接甘肃省“好差评”系统,覆盖医保公共服务网厅、甘肃省政务服务等渠道,确保评价“无死角”。多措并举,优化经办管理流程,规范门诊慢特病待遇认定准入,做到便民、利民、惠民,切实提高了参保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。
聚焦关键领域,破解“高频次”办事难题
优化异地就医结算服务。全市所有定点医药机构开通普通门诊异地就医直接结算,186家医疗机构开通住院费用直结,22家医疗机构开通10类门诊慢特病跨省直结;参保人员在省外可直接结算普通住院、10类门诊慢特病等6类医疗费用,省内还新增职工生育住院、“双通道”国谈药品等3个医疗类别直接结算。至2025年8月底,全市参保群众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人次40.11万人次,减少垫资金额56647.45万元。
账号+密码登录
手机+密码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